拼多多旗下跨境电商平台Temu近期在东南亚市场动作频频,不仅在马来西亚、泰国、菲律宾等地大规模投放广告,还在印尼和越南启动本地仓储与物流合作计划。业内分析认为,Temu正试图借助“性价比+供应链效率”优势,快速占领这一增长潜力巨大的新兴市场,并与Shopee、Lazada等本土巨头展开正面竞争。
据知情人士透露,Temu在东南亚的策略分为三步走:第一步是通过超低价格和包邮策略吸引用户初次尝试;第二步是建立区域中转仓和本地配送网络,以提升履约时效;第三步则是引入更多符合本地消费习惯的商品,实现长期留存和复购。当前,Temu在马来西亚的下单用户中,服饰、家居用品、3C配件和美妆产品的购买占比最高,而在泰国和印尼,小家电、厨房用品及母婴用品的增长势头更为明显。
为了支撑庞大的跨境订单量,Temu正在整合拼多多在国内的供应链优势,推动中国制造商直接对接海外市场。部分位于广东、浙江的工厂已与Temu签署定制化生产协议,根据东南亚市场的气候、文化和节庆需求调整产品款式与功能。例如,在热带地区更受欢迎的轻薄透气服饰、防水家电以及节能灯具,正成为工厂主推的出口产品。
物流环节上,Temu采取“跨境干线+区域中转仓+本地配送”的模式,减少运输环节中的延迟。目前,其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订单已经能做到最快3天送达,在泰国部分城市也实现了5天左右的时效。此外,Temu还与当地物流服务商合作,引入摩托车配送和夜间派送,适应东南亚城市道路拥堵、社区分散的特点。
在支付体系方面,Temu针对东南亚不同国家的习惯进行了调整。例如,在菲律宾和印尼,货到付款(COD)依然是主流支付方式,Temu为此上线了安全担保服务,确保消费者在收货后才进行付款;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,更多用户倾向于使用电子钱包和银行卡,Temu则与GrabPay、Touch ‘n Go等本地支付平台达成合作,实现一键支付与促销返现。
为了提升用户粘性,Temu还在东南亚尝试推出本地化营销活动。例如,结合泰国泼水节、印尼斋月、马来西亚国庆等节日推出限时优惠和定制化商品,并与当地社交媒体KOL合作,利用TikTok、Instagram和Facebook短视频推广低价爆款。这种打法不仅增强了品牌曝光度,也让消费者对Temu的“实惠感”形成了深刻印象。
不过,Temu在东南亚的扩张也面临挑战。首先,本地平台Shopee和Lazada在用户心智、物流网络和支付渠道上的先发优势明显;其次,东南亚市场对跨境商品的税收和监管政策正在趋严,一旦通关成本上升,Temu的价格优势可能会受到影响。此外,部分用户对低价商品的质量持保留态度,如何在保持低价的同时确保品质,将是Temu在后续竞争中的关键。
尽管如此,东南亚市场依然是Temu的重要战略方向。与欧美市场相比,这里的人口结构年轻、互联网渗透率高、移动支付普及度不断提升,同时消费者对性价比的敏感度极高,非常契合Temu的运营模式。根据市场预测,东南亚电商总交易额在未来三年内有望保持两位数增长,这为Temu提供了充足的扩张空间。
业内人士指出,如果Temu能够在东南亚建立起完善的本地化供应链网络,并通过品牌营销和用户体验不断优化,有望在未来2-3年内跻身该地区电商平台前三梯队。而一旦形成稳定的物流与用户基础,Temu还可能借此向中东、南亚等其他新兴市场延伸,实现跨境业务的进一步增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