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对当下电商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以及消费需求的持续变化,京东近日宣布进一步强化其采销体系与源头工厂的深度对接,全面提升平台在供应链上下游的控货能力。通过加速打通制造源头、增强商品掌控权、优化库存与物流协同机制,京东意在构建更具韧性和响应速度的供应链体系,从而实现商品力、价格力与服务力的全面升级。
近年来,京东始终将“控货力”视为提升平台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手段之一。相比其他电商平台依赖中间商模式,京东更注重与品牌商、制造商的深度合作,从源头介入商品策划、设计、定价和上市节奏。此次战略升级,京东采购团队将进一步前置参与商品决策,通过数据洞察和趋势预判,为工厂定向开发产品,并给予渠道保障与运营资源倾斜。
在产地工厂对接方面,京东采销团队已在全国多个制造业重镇设立常驻采购点,深入广东、浙江、山东、江苏等地核心产业带,通过“驻厂选品、共建产线、柔性定制”等形式实现高度协同。这不仅缩短了供应链响应周期,也大大降低了因中间环节冗余带来的成本浪费,使商品能以更具优势的价格与品质进入京东体系。
此外,京东采销进一步联合自有物流资源,对接前端销售与后端仓储配送,在商品进入流通前便锁定库存动向,并实现全国主要仓网的动态调配。依托京东物流的大数据系统,平台能实现精准库存前置,提升高频商品在区域市场的履约效率,降低调拨成本。尤其在大促、节点营销活动中,这一能力可有效缓解爆品断货、补货延迟等问题,确保用户体验不受影响。
为了更好服务商家与制造端,京东还加强了数字化工具的开发与推广,推出“供应链通+数据魔方”双平台辅助系统。前者为工厂提供实时订单预估、库存预警与供需对接分析,后者则通过市场热词监测与品类增长率分析,协助商家进行新品立项和产能规划。这一机制大大提升了源头工厂的市场敏感度,也为京东带来更为稳定和具备差异化优势的商品供给。
与此同时,京东还在部分类目中尝试“采销一体化”运营模式,即采销人员既承担选品与议价职能,也负责前台销售策略制定和运营复盘。这种机制打破了传统电商“供应—销售”割裂的模式,实现了商品生命周期的全流程闭环管理,使平台能更快速响应市场反馈,灵活调整商品策略。
在合作机制方面,京东推出“共赢计划”,承诺对深度合作工厂提供稳定订单、低息资金支持、供应链优化培训等服务。平台还设立了“百厂共创营”项目,与百家源头大厂共同研发京东定制款商品,从材料选择到包装形式均根据平台用户数据精准匹配,提升爆品打造效率。
业内人士认为,京东强化控货能力,不仅是对市场变化的积极应对,更是其多年来深耕供应链、夯实零售基础的体现。随着电商从“卷价格”走向“卷商品力”,掌握源头、优化流通、提升供需匹配效率,已成为平台能否持续保持用户粘性与盈利能力的关键。
未来,京东将继续拓展其在制造端的覆盖面,计划新增30个产业带采销联络点,同时深化智能补货、AI选品与产地云仓等项目,打造“智能+柔性”的新型供应网络。通过持续强化控货力,京东希望在多变的市场中保持稳定供给优势,为用户提供更丰富、更实惠、更有保障的购物体验。